廣西獨特的氣候資源有力促進了壯藥發展
日期:2011-08-27 16:17
廣西壯族自治區具有獨特的氣候資源,常年氣候溫暖,雨量充沛,土地肥沃,水源條件好,適宜稻谷生長,壯族先民早在4000年前就會稻作耕種,防城亞荒山、馬蘭嘴山、杯就較山的貝丘遺址發現的磨盤、石菩就是壯族先民種植水稻的證據。壯族地區早期農業的發展,農作物的耕種,對壯醫藥的發展和壯醫藥知識的積累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。那么早期壯族的人們在那些方面有壯藥的研究呢?
一、水果類,由于壯族地區高溫多雨,土壤大部分屬酸性和中性,適宜熱帶、亞熱帶果樹的生長。東漢楊孚《異物志》記述當時嶺南果樹的品種有荔枝、龍眼、柑橘、甘蔗、橄欖等,并描述了多種果品的性狀和食用價值。西晉嵇含《南方草木狀》記述果名17種,其中荔枝、龍眼、柑橘、楊梅、橄欖、五棱子等,至今仍是廣西栽培的重要果樹,且具有藥用價值。如記載有“甘蔗療饑”、“五棱子以蜜漬制,甘酢而美”。唐代劉恂《嶺表錄異》記載嶺南果樹有11種,在內容上比《南方草木狀》有不少發展,如記載橄欖“生吃及煮飲解酒毒”,倒稔子“其子外紫內赤,無核,食之甜軟,其暖腹,并益肌肉”??梢妿X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水果之鄉,古代壯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,認識到這些水果的食用和藥用價值,而廣泛用作藥膳,有直接吃、榨汁飲、腌制吃或配合其他壯藥服用,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。如橙“能解魚蟹毒,核炒研沖酒服,可治閃挫腰痛”;黎朦“味極酸,其子榨水和糖飲之,能解暑”;人面子“仁可供茶,佳品也”;枳桔“解酒最驗”;檳榔“辟瘴、下氣、消食”等等。
二、谷物類,古代壯族地區糧食作物的構成,最早是塊根、塊莖作物的種植,其次是水稻主食地位的形成,最后是水稻、玉米、番薯、麥等類主糧構成的新組合。這不僅是古代壯族人民充饑之食,而且作為健脾胃、益腎氣、延年益壽的食療壯藥,加工成藥粥、藥酒、藥飯、藥糕等藥膳食用。如賀縣的黑糯米釀酒“沽于市有名色”,桂平的黑糯米釀成的甜酒,具有“補中益氣而及腎”之功效,刀鞘豆腌酸具有清暑熱的功效。壯族的綠豆粽、昭平豆豉、全州魔芋豆腐、甘薯粉條等歷來是備受人們喜愛的藥菜。
三,調料類,壯醫用作藥膳的調料主要有姜、酒、鹽、醋、蔥、蒜、肉桂、芫荽、糖、辣椒、花椒、沙姜、油、醬油等。烹調藥膳時加調料,可除去魚肉的腥味,增加藥膳的香味,使之更加美味可口,而且這些調料品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。例如酒具有通血脈、御寒氣、醒脾溫中、行藥勢的功效。服法有日常佐餐、與藥同煎或浸藥服,外用淋洗、漱口或摩擦。壯族村寨幾乎人人會喝酒,家家會釀酒,出街入市必定喝酒,這些酒大多度數不高,少量常飲可延年益壽。壯族地區姜的種類很多,有紅姜、紫姜、沙姜、姜黃、藍姜等。姜可發汗解表治感冒,可解魚蟹中毒及溫胃止嘔等,為壯醫常用藥,而藍姜乃壯醫婦科良藥。肉桂入藥,壯醫分為牡桂、菌桂、官桂、桂枝、桂心、板桂、桂油、桂茶、桂酒,頗為講究,常被用來配制藥膳,病者服之多有奇效。 四、蔬菜類,壯族地區優越的地理條件,自然導致農業生產中蔬菜栽培的早發性。古代壯族地區早就認識到膳食必須包括蔬菜在內了。蔬菜被古代壯族人民廣泛用作食療壯藥,如蕹菜汁“能解冶葛毒”,菠菜“能解酒毒”,苦荬菜“味苦性寒,可解暑毒,并可治蠱”,紫蘇“食之不饑,可以釋勞”,枸杞菜“味甘平,食之能清心明目”、“以之煮,配以豬肝可平肝火”等。
五、動物類、壯族地區動物資源十分豐富,林呂何《廣西藥用動物》一書就收有動物藥125種。壯族先民長期以來依山傍水而居,養成了喜食動物的習慣,甚至生飲某些動物的血液。壯族民間習慣用動物藥來配制扶正補虛的藥膳,形成了“扶正補虛,必配用血肉之品”的用藥特點。壯醫認為,凡是蟲類的藥都能祛風止痛;魚鱗之品可化淤通絡,軟堅消塊;介甲之屬能滋陰潛陽,安心神而定魂魄;飛禽和走獸雖然有柔剛不同的性能,但都能溫養或滋養氣血,調理陰陽,為扶正平和之品。例如蛤蚧,嶺南俚人的使用經驗為“主肺痿上氣,咯血、咳嗽,并宜丸散中使”;山瑞,“煮食羹味極濃厚,性溫補”;大鯢,“質粘甚厚,滋陰降火”;山羊,“其心血可治撲跌損傷及諸血癥,以一分許酒調,飲之神效”;山獺,“中箭者,研其骨少許轉立消”,山獺陰莖主治“陰虛陽痿,精寒而清者,磨酒少許服。獠人以為補助要藥”;玳瑁,“主解嶺南百藥毒,俚人利其血飲,以解諸藥毒”。此外,壯族民間歷來流傳有生飲蛇血治風濕;老鼠滋補之功“一鼠當三雞”;螞蟻治風濕;蛤蚧、麻雀、公雞蛋(公雞睪丸)滋補壯陽等經驗。
壯族豐富的自然資源,優異的氣候資源決定了壯藥必將走向世界,壯藥的明天將一片輝煌。